(填空題)甘肅省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申請理論考核題庫
三、填空題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是國家法律,已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于2000 年1 月1 日
起正式施行。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規定: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對可能遭受雷擊的建筑物、
構筑物和其他設施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的檢測工作。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規定:“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應當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使
用要求?!?/span>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規定,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
擔賠償責任。
5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務院令第570 號)已經國務院第98 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10 年4 月1 日
起施行。
6 雷電易發區內的礦區、旅游景點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構)筑物、設施需要單獨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的,
雷電防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由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
7 防雷減災是指防御和減輕雷電災害的活動,包括雷電和雷電災害的研究、監測、預警、
防護以及雷電災害的調查、鑒定等。
8 防雷減災工作,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9 為減少電磁電磁脈沖在電子信息系統內產生的浪涌,宜采用建筑物屏蔽、機房屏蔽、設備
屏蔽、線纜屏蔽和線纜合理布設措施,這些措施綜合使用。
10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應當遵循客觀、公平、公正、誠信原則,確保其出具的雷電防護裝置
檢測數據、結果的真實、客觀、準確,并對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數據、結果負責。
11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不得與其檢測項目的設計、施工、監理單位以及所使用的防雷
產品生產、銷售單位有隸屬關系或者其他利害關系。
12 從事防雷檢測的機構實行資質認定制度,《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證》有效期為五年。
13 電磁感應是由于雷電流迅速變化,在它周圍的空間產生瞬變的強電磁場,使附近導體上感應出很
高的電動勢。
14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令第31 號)自2016 年10 月1 日起施行。
15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
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的管理和認定工作。
16 乙級資質檢測單位技術負責人應當具有高級技術職稱,從事雷電防護裝置設計、施工、檢測等工
作兩年以上,并具備相應資質等級要求。
17 甲級資質檢測單位技術負責人應當具有高級技術職稱,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工作四年以上,
并具備相應資質等級要求。
18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應當從取得資質證后的次年起,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向資質認定機構報
送年度報告。
19 取得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的單位,應當在資質證有效期滿三個月前,向原認定機構提出延續
申請。
20 取得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的單位,應當按照資質等級承擔相應的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工作。
21 禁止無資質證或者超出資質等級承接雷電防護裝置檢測,禁止轉包或者違法分包。
22 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工作的人員中,應當有一定數量的與防雷、建筑、電子、電氣、氣象、通信、
電力、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并在其從業單位參加社會保險;具有雷電防護裝置
檢測質量管理體系。
23 雷電防護裝置用于減少閃擊擊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質性損害和人身傷亡,由外部雷電
防護裝置和內部雷電防護裝置組成。
24 GB/T 32938-2016《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規范》中規定,現場作業前,現場檢測負責人應做好安
全交底,并且經檢測人員簽字認可。
25 GB/T 32938-2016《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規范》中規定,現場作業前,檢測人員應確認安全防護
用品或其他安全裝備處于良好狀況,并正確佩戴使用。
26 GB/T 32938-2016《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規范》中規定,現場作業前,檢測人員應確定檢測設備處于
檢定或校準有效期內,并嚴格按照檢測設備的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27 在對低壓配電間、柜、箱、盒等存在裸露帶電導體的空間進行檢測時,應穿戴絕緣鞋、絕緣手套等,
并使用絕緣墊、遮攔物等。
28 任何電氣線路、設備未經檢測員本人驗電一律視為有電,不應觸及。
29 測試電源SPD 性能時,首先應將后備保護裝置斷開并確認已斷開電源后,直接用防雷元件測
試儀進行測試。
30 登高作業應佩戴安全帶,安全帶的掛鉤應掛在結實牢固的構件上,安全帶應有雙保險,同時應采用
高掛低用的方式。
31 放線前,在地面觀察待檢測建筑物及建筑物的周邊環境,初步確定打樁位置及檢測線的布放路徑。
32 當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質量考核采用項目驗證方式時,資質單位應對檢測報告記錄的信息實施復測,復
測一般由原檢測人員使用原檢測設備進行。
33 對計算機而言,在無屏蔽狀態下,當環境磁場感應強度大于0.07Gs 計算機會誤動作;當環境磁場
感應強度大于2.4Gs 設備會發生永久性損壞。
34 現場環境能見度小于100m 時;遇高溫、雨雪、冰雹、霜凍、雷電等天氣應停止檢測,。
35 進入防雷建筑物的低壓線路至少應使用一段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
地長度不應小于15 米。
36 利用三極法測接地電阻,G 極連接線長度宜小于5m ,需要加長時,加長線線阻應采用接地電表
二極法測量。
37 首次檢測時,應繪制建筑物防雷平面示意圖,定期檢測時應進行補充或修改。
38 接閃帶在轉角處應按建筑造型彎曲其夾角應大于90° ,彎曲半徑不宜小于扁鋼寬度的6 倍。
39 等電位連接網絡有S 型和M 型兩種基本形式。
40 進行雷達站、導航臺防雷檢測時,應注意檢查埋地敷設線路的長度,是否穿管屏蔽。
41 金屬儲罐頂壁厚小于2.5mm 時,應裝設接閃桿,壁厚≥ 4mm 時,可不裝設接閃桿。
42 制作長度為1-2m 的接閃桿,用圓鋼時直徑不應小于16mm ;鋼管直徑不應小于25mm 。
43 接地電阻的現場測試宜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凍結時進行
44 建筑物引下線可采用熱鍍鋅圓鋼或扁鋼,宜優先采用圓鋼。
45 當非金屬煙囪無法采用單支或雙支接閃桿保護時,應在煙囪口裝設環形接閃帶,并應對稱布置三
支高出煙囪口不低于0.5 m 的接閃桿。
46 加油站屬于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鋼油罐的防雷接地點不應小于2 處,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
Ω。卸油場地防靜電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0 Ω。
47 某一類防雷建筑物,在電源引入的總配電箱處裝設Ⅰ級試驗的電涌保護器,其電壓保護水平值應小
于或等于2.5KV ,在無法確定保護模式的沖擊電流時,每一保護模式的沖擊電流值應取等于或大于12.5KA。
48 電源SPD 的關鍵原件是壓敏電阻,其正常情況下是開路狀態,泄漏電流僅是毫安級。
49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內的金屬閥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大于0.03 Ω時,連接處用金屬線
跨接。
50 架空接閃線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 mm2 的鍍鋅鋼鉸線,每股線直徑不小于7.8 mm 。
51 進入建筑物的外來導電物均應在LPZ0A 或LPZ0B 與LPZ1 區的界面處做等電位連接。
52 防直擊雷明敷引下線應在距地面0.3-1.8m 之間裝設斷接卡,且其人工接地體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
行道不應小于3m 。
53 糧、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場,宜根據獨立接閃桿、線技術思路采取直擊雷防護措施,其
滾球半徑可取100 米。
54 架空接閃線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 的鍍鋅鋼鉸線,每股線直徑不小于7.8mm 。
55 當外來導電物、電力線、通信線在不同地點進入建筑物時,宜設若干等電位連接帶,并連通到接
地體或基礎接地體的鋼筋上。
56 系統要求只在一端做等電位連接時,應采用兩層屏蔽或穿鋼管敷設,外層屏蔽或鋼管應至少在
兩端接地,并宜在防雷區交界處做等電位連接。
57 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接地引下線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 的銅芯線或50mm2
的扁鋼。
58 明敷引下線與電氣和電子線路平行敷設時的最小距離1000 mm,交叉敷設時宜大于等于300 mm。
59 建筑物的防雷應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
分為三類。
60 當低層或多層建筑物利用女兒墻內、防水層內或保溫層內的鋼筋作暗敷接閃器時,要對
該建筑物周圍的環境進行檢查,防止可能發生的混凝土碎塊墜落等事故隱患。
61 直線三極法測試接地裝置接地電阻時, 電流極和電壓極離被測接地裝置邊緣的距離為接地裝
置最大對角線長度的4-5 倍,電壓極位于電流極與地網邊沿之間0.5~0.6 處。
62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擊電磁脈沖的措施有: 等電位連接和接地、電磁屏蔽、合理布線
安裝能量配合的浪涌保護器。
63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應和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共用,其工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
Ω,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與防直擊雷的接地裝置之間的最小距離為3m 。
64 單支接閃桿地面保護半徑在被保護物高度為0 m 的情況下為最大,其最大值為30 、45 、60
m。接閃桿之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2 倍滾球半徑時,兩支接閃桿互為獨立接閃桿。
65 除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外,金屬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作為接閃器,但金屬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時,其厚
度,鋼板不應小于4mm ,銅板不應小于5mm ,鋁板不應小于7mm 。
66 有一座屬于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高層大廈,高度超過60 米時,尚應采取防直擊雷和側擊雷的保護措
施。
67 可燃性氣體放空管路必須裝設接閃桿,接閃桿的保護范圍應高于管口不小于5m ,接閃桿距管口的水
平距離不得小于5m 。
68 汽車加油加氣站內建構筑物,宜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應和電氣設備接
地裝置共用,其工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 Ω。
69 等電位連接的過渡電阻的測試應采用空載電壓4~24 V ,最小電流為0.2 A 的測試儀器進行測
量,過渡電阻值一般不應大于0.2 Ω。
70 信號電涌保護器造成的能量損耗稱為插入損耗,其對信息網絡危害是:網速減慢、網絡難于
進行信息傳輸、徹底斷網。
71 第一、二類防雷建筑物防雷電感應的措施,當平衡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其
距凈距小于100mm 時應采用金屬線跨接,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0m 。
72 沒有劣化顯示的模塊式電涌保護器,其表面溫度接近或高于人體溫度時,應請立即更換。
73 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2.5m ,垂直接地體間的距離宜不小于5m 。
74 接地裝置接地點電阻測試布線方法有直線法和三角形法兩種,常用的是直線法。
75 使用中的電涌保護器表面應平整、光潔、無劃傷、無裂痕和燒灼痕或變形,且標示應完整
和清晰。
76 光纜的所有金屬接頭、金屬護層、金屬擋潮層、金屬加強芯,應在進入建筑物處直接接地。
77 動力線路上安裝的電涌保護器應有脫扣裝置和劣化顯示功能。
78 接地裝置是接地線和接地體的總和。
79 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在各個位置安裝時,浪涌保護器的連接導線應短直,其長度不宜大于0.5m 。
有效保護水平Up/f 應小于等于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
80 防雷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共用接地裝置時,接地電阻值應按接入
設備中要求的最小值確定,當無法確定時,接地電阻值應小于4 Ω。
81 按年平均雷暴日數,地區雷暴日等級宜劃分為少雷區、中雷區、多雷區、強雷區。
82 閃電感應是指閃電放電時,在附近導體上產生的雷電靜電感應和雷電電磁感應,它可能使金
屬部件之間產生火花放電。
83 在做雷電防護工程時,接閃器應做熱鍍鋅或刷防腐油漆等防腐處理。在腐蝕性較強的場所,
應采取加大其截面積或其它防腐措施。
84 按照成因不同,雷暴云分為熱對流雷暴、地形雷暴、鋒面雷暴。
85 在木結構上敷設引下線時,引下線的金屬支撐架應采用隔熱層與木結構之間隔離。
86 防雷古建筑的接閃器及引下線宜選用銅材。接閃器及引下線不宜采用表面光亮的導體材料。
87 閃電中可能出現的三種雷擊是短時首次雷擊、首次以后的短時后續雷擊、長時間雷擊。
88 雷電電磁干擾的耦合方式有電容耦合、電感耦合、電阻性耦合。
89 常用表征雷電流的參數主要是波頭時間、半峰值值時間、幅值、陡度。
90 閃電電涌是閃電擊于雷電防護裝置或線路上以及由閃電靜電感應或雷擊電磁脈沖引發,表現
為過電壓、過電流的瞬態波。
91 防雷等電位連接是將分開的諸金屬物體直接用連接導體或經電涌保護器連接到雷電防護裝
置上,以減小雷電流引發的電位差。
93 等電位連接帶是將金屬裝置、外來導電物、電力線路、電信線路及其他線路連于其上以能與雷
電防護裝置做等電位連接的金屬帶。
94 接地系統是將等電位連接網絡和接地裝置連在一起的整個系統。
95 建筑物內系統是建筑物內的電氣系統和電子系統。
96 電涌保護器是用于限制瞬態過電壓和分泄電涌電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個非線性元件。
97 閃電產生的雷電電磁脈沖干擾通常是通過各種導線、金屬體以電阻耦合、電感耦合及電容
耦合等方式耦合至電子設備的輸入端,然后再進入設備,影響甚至損壞設備。
98 引下線的布置一般采用明敷、暗敷或利用建筑物內主鋼筋或其他金屬構件敷設。
99 雷擊風險評估涉及的建筑物雷擊損害風險包括人身傷亡損失風險、公眾服務損失風險、文
化遺產損失風險、經濟損失風險。
100 接閃桿的接閃端宜做成半球狀,其最小彎曲半徑宜為4.8mm ,最大宜為12.7mm 。
101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保護接地、屏蔽接地、信號接地、防靜電接地等均應與局部等電位網絡連接。
102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的防雷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
103 防雷電電磁輻射的屏蔽方法有線路屏蔽、建筑物屏蔽、設備屏蔽。
104 接閃帶在轉角處應按建筑物造型彎曲夾角應大于90 度,彎曲半徑不宜小于圓鋼直徑的10 倍。
105 土壤電阻率的影響因子有土壤類型、溫度、含水量、土壤的緊密程度
106 土壤電阻率的測量方法有土壤試樣法、四點法、三點法、二點法。
107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現場作業前,應進行安全交底、技術交底、儀器檢查、作業方案溝通。
108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可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和價值確定雷電防護等級。
109 當電子系統為300kHz 以下的模擬線路時,可采用S 型等電位連接,且所有設施管線和電纜宜從ERP
處附近進入該電子系統。
110 當電子系統為兆赫茲級數字線路時,應采用M 型等電位連接,系統的各金屬組件不應與接地系統
各組件絕緣。
111 接閃桿一般用鍍鋅圓鋼或焊接鋼管制成,當針長1m 以下時,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2mm ;鋼管直
徑不應小于20mm 。
112 接閃桿一般用鍍鋅圓鋼或焊接鋼管制成,當針長1~2m 時,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6mm ,鋼管直徑
不應小于25mm 。
113 接閃桿一般用鍍鋅圓鋼或焊接鋼管制成,獨立煙囪頂上的桿,圓鋼直徑不應小于20mm ,鋼管直徑
不應小于40mm 。
114 輸送和儲存物體的鋼管和鋼罐的壁厚不應小于2.5mm ;當鋼管、鋼罐一旦被雷擊穿,其內的介質
對周圍環境造成危險時,其壁厚不應小于4mm 。
115 為防止電磁感應產生火花,平行敷設的長金屬物如管道、構架和電纜外皮等,其相互凈距小于100
mm 時應每隔30m 用金屬線跨接。
116 當一座建筑物中僅有一部分為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時,當防雷建筑物部分不可能遭受直接雷擊
時,可不采取防直擊雷措施,可僅按各自類別采取防閃電感應和防閃電電涌侵入的措施。
117 當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雷防雷建筑物時,第一、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面積之和小于建筑
物總面積的30% ,且不可能遭受直接雷擊時,該建筑物宜確定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118 為了防止引下線附近接觸電壓的危險,引下線3m 范圍內地表層的電阻率不小于50kΩ ·m 。
119 最大持續運行電壓(Uc),是指可持續加于電子系統電涌保護器端子上,且不致引起電涌保護傳輸特
性減低的最大方均根電壓或直流電壓。
120 在一般情況下,當在線路上安裝多級能量配合的SPD 時,電壓開關型SPD 與限壓型SPD 之間的線路
長度不小于10m ,限壓型SPD 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小于5m 。
121 各級電涌保護器連接導線應短直,其長度不宜超過0.5m 。
122 安全防范系統的防雷可按其重要性、所處環境的危險性和氣象條件不同而分為二個等級。
123 用毫歐表測量兩相鄰接地裝置的電氣貫通情況,如測得阻值不大于1Ω,判定為電氣貫通(共用接
地) ;大于1Ω,判定為各自獨立接地。
124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外袈空金屬管道的檢測,應檢查架空金屬管道進入建筑物前是否每隔25m 接地
一次,進一步檢查連接質量,連接導體的材料和尺寸。
125 SPD 的測試,首次測量時I1mA 時,單片SPD 其泄漏電流測試值應不大于20μA ,交流SPD 的壓敏
電壓U1mA 與UC 值的比值不小于1.5 。
126 專設引下線測量接地電阻時,每年至少應斷開斷接卡一次,專設引下線與環形接地體相連時,可
不斷開斷接卡。
127 檢測機構應當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對檢測原始記錄和報告歸檔留存,保證其具有可追溯性。
128 新、改、擴建(構)筑項目檢測原始記錄、報告檔案保管期限為永久保存,定期檢測技術檔案的
保管期限為3 年。
129 檢測機構應向社會公開本檢測單位基本信息、資質情況、信用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130 殘壓(Ures)是指當沖擊電流通過SPD 時,在其端子處呈現的電壓峰值。Ures 與沖擊電涌通過SPD
時的波形和峰值電流有關。
131 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 的屋面, 檐角、女兒墻、屋檐應為其易受雷擊的部位。
132 坡度大于1/10 且小于1/2 的屋面, 屋角、屋脊、檐角、屋檐應為其易受雷擊的部位。
133 坡度不小于1/2 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應為其易受雷擊的部位。
134 短時首次正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100 kA,波頭時間10 μs,半值時間350 μs。(第
三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35 短時首次正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150 kA,波頭時間10 μs,半值時間350 μs。(第
二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36 短時首次正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200 kA,波頭時間10 μs,半值時間350 μs。(第
一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37 電子系統電涌保護器的保護部件連接在線與線之間稱為差模保護,連接在線與地之間稱為共模
保護。
137 短時首次負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100 kA,波頭時間1 μs,半值時間200 μs。(第
一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37 短時首次負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75 kA,波頭時間1 μs,半值時間200 μs。(第
二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37 短時首次負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50 kA,波頭時間1 μs,半值時間200 μs。(第
三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38 首次負極性以后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50 kA,波頭時間0.25 μs,半值時間100 μs。(第
一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39 首次負極性以后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37.5 kA,波頭時間0.25 μs,半值時間100 μs。
(第二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40 首次負極性以后雷擊的雷電流參量中,幅值25 kA,波頭時間0.25 μs,半值時間100 μs。(第
三類防雷建筑物設計用)
141 系統接地型式以拉丁字母作代號,其意義為:T 表示電源端有一點直接接地;I 表示電源端所有
帶電部分不接地或有一點經高阻抗接地。
142 為表征SPD 性能,經常使用Ures/Uas=殘壓比這一概念,殘壓比一般應小于3 ,越小則表征著
SPD 性能指數越好。
143 當信息系統的雷電防護等級為C 級,總配電箱和分配電箱處SPD 的標稱放電電流宜為≥12.5KA(10/
350μs) 、≥50KA(8/20μs) 。
144 需要保護的電子信息系統必須采取等電位連接與接地保護措施。
145 確定電子信息系統設備是否需要安裝雷電防護裝置時,應將N 和Nc 進行比較,當N 小于或等于Nc
時,可不安裝雷電防護裝置;當N 大于Nc 時,應安裝雷電防護裝置。
146 機房設備接地線不應從接閃帶、鐵塔、防雷引下線直接引入。
147 與電子信息系統連接的金屬信號線纜采用屏蔽電纜時,應在屏蔽層兩端并宜在雷電防護交界處
做等電位連接并接地。
148 與電子信息系統連接的金屬信號線纜采用屏蔽電纜時,當系統要求單端接地時,宜采用兩層屏蔽
或穿鋼管敷設,外層屏蔽或鋼管在雷電防護交界出做等電位連接并接地。
149 電壓開關型浪涌保護器具有不連續的電壓、電流特性。
150 限壓型電涌保護器具有連續的電壓、電流特性。
151 防雷裝置檢測機構在檢測過程中,應當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
152 依據標準、規范,選用合適的檢測設備和科學方法進行檢測。
153 檢測機構制定并嚴格執行安全作業制度,現場檢測時應遵守用戶單位的安全制度。
154 對檢測活動中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技術秘密,檢測機構負有保密義務,并有相應的
保密措施。
155 檢測前,檢測負責人應就現場作業方案與受檢單位做好溝通,并進行安全交底和技術交底。
156 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標準有要求或環境對檢測結果有影響時,應監測、控制和記錄
環境條件。
157 現場檢測中發現安全隱患時,安全員應要求檢測人員停止工作,待整改完成后才能繼續檢測。
158 檢測機構應制定儀器設備的操作、維修和保養規程。
159 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應使用防爆檢測設備和防爆對講機。
160 首次檢測應測量建(構)筑物的幾何尺寸,準確繪制平面示意圖,反映各建筑物的相對位置。后續檢
測時,對變化的建筑物應進行補充和修改。
161 涉電場所檢測工作完畢,檢測人員應檢查、清理、恢復現場。
162 爆炸、火災和危險化學品場所,現場檢測不應隨意敲打金屬物,場區內打樁應使用橡膠或木質
榔頭。
163 屋面檢測作業不應使用吊車、卷揚機和鏟車等運送檢測人員。
164 在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檢測,非防爆檢測儀器應放置于該場所的非爆炸性危險區域或放置于被檢
測場所上風向區域。
165 對TN-S 方式供電系統的檢測時應注意先確認PE 線、N 線后再進行檢測。
166 檢測配電時,應明確帶電部位及相應額定電壓等級,確保安全距離,不應把手伸進配電柜指點,
不應把頭伸進配電柜查看。
167 數據中心機房檢測時,檢測各機柜或等電位連接時,不應用力觸碰信號線,不應觸碰其它開關
、按鈕。
168 檢測人員配戴安全帽時應戴正,將長發放進帽襯內,系緊下頦帶,防止晃動和脫落。
169 進入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時應一直穿防靜電服、絕緣鞋,配戴防靜電帽、防靜電手套。
170 高溫天氣下作業檢測儀器應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直曬,放在被陰處。
171 高處危險場所是指進行高處作業、臨邊作業、攀登作業等的場所。
172 當發現被檢配電柜內有異味、異聲時應立即停止檢測、撤出檢測人員,并告知值班人員。
173 作業過程中不應將檢測儀器或所用工具放置在女兒墻、房檐等地方。
174 目測防雷裝置有安裝工藝、焊接狀況、防腐措施和線纜敷設情況等項目。
175 當電源和信號線路采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進行屏蔽時,其屏蔽層宜采取全封閉,兩端應接地。
176 屏蔽電纜的金屬屏蔽層應兩端接地,并宜在個防雷區交界出做等電位連接,并與防雷接地裝
置相連。
177 屏蔽電纜如要求一端接地的情況下,應采取兩層屏蔽,外層屏蔽層應兩端接地。
178 建筑物之間用于敷設非屏蔽電纜的金屬管道、金屬格柵或鋼筋成格柵形的混凝土管道, 兩端應電
氣貫通,且兩端應與各自建筑物的等電位連接帶連接。
179 SPD 安裝的位置和等電位連接應在各防雷區的交界處,但當線路能承受預期的電涌時,SPD 可安
裝在被保護設備處。
180 SPD 應能承受預期通過它們的雷電流,并具有通過電涌時的電壓保護水平和有熄滅工頻續流
的能力。
181 SPD 的兩端的引線長度之和宜不大于0.5 m,SPD 連接導線的過渡電阻應不大于0.2 Ω。
182 SPD 如有通過聲、光報警或遙信功能的狀態指示器,應檢查SPD 的運行狀態和指示器的功能。
183 SPD 的連接導線應符合相線采用黃、綠、紅色,中性線采用淺藍色,保護線采用綠/黃雙色
線的要求。
184 檢測土壤電阻率和接地電阻值宜非雨天和土壤未凍結時進行。
185 檢測時,接地電阻測試儀的接地引線和其它導線應避開高、低壓供電線路。
186 用數值修約比較法將經計算或整理的各項檢測結果與相應的技術要求進行比較,判定各
檢測項目是否合格。
187 土壤電阻率應在干燥季節或天氣晴朗多日后進行,因此土壤電阻率應是所測的土壤電阻率數
據中最大的值,所以須進行季節修正。
188 首次檢測時,在測試接地電阻值符合設計要求的情況下,可通過查閱防雷裝置竣工圖紙,施工安
裝技術記錄等資料。
189 首次檢測時,在測試接地電阻值符合設計要求的情況下,將查閱的資料: 接地裝置的形式、包
圍的面積、接地體金屬表面積,材料、規格、焊接、埋設深度、位置等資料填入防雷裝置原始記錄表。
190 脈沖磁場產生的原因有兩種,一是雷擊建筑物或建筑物上的防雷裝置,二是電力系統的暫態過
電壓。
191 磁場強度的測量方法有: 雷電流發生器法、侵入法、大環法、中波廣播信號測量法。
192 絕緣電阻測試主要用于采用S 型連接網絡時時,除在接地基準點外,是否達到規定的絕緣要求和
SPD 的絕緣電阻測試要求。
193 N-PE 環路電阻測試儀不僅可應用于低壓配電系統接地型式的判定,也可用于等電位連接網絡
有效性的測試。
194 繪制平面示意圖時應包含圖號、圖例、方位標示。
195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數據的計算和整理應按照GB/T21431-2015 的規定使用數值修約比較法,以米為單
位的數值保留一位小數,毫米為單位的數值直接取整數不再保留小數小數。
196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數據的計算和整理應按照GB/T21431-2015 的規定使用數值修約比較法,電阻值為
歐姆,過渡電阻值保留兩位小數,其它接地電阻值保留一位小數。
197 檢測報告中的空欄,當無此檢測項目時應采用“ — ”填寫,當無法檢測時應采用“ / ”填寫。
198 檢測報告發布應有主要負責人或委托授權簽字人簽發,并加蓋檢測機構公章。
199 綜合布線時, 不同回路、不同電壓等級的交流和直流電線不應穿于同一金屬管中, 同一交流回
路的電線應穿于同一金屬管中,管內電線不得有接頭。
200 爆炸危險場所使用的電纜的額定耐受電壓值不應低于750 V,且應穿在金屬管中。
四、判斷題
1 氣象計量器具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有關規定,經省級氣象主管機構檢定。(?)
2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
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3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除外)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
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
4 雷電防護裝置實行竣工驗收制度,檢測報告是作為竣工驗收的技術依據。(?)
5 《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的雷電防護裝置應當經過設計審核和竣工
驗收。(?)
6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
7 督促落實本單位安全生產整改措施不屬于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的職責。(?)
8 接受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的單位需停止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直至檢查活動結束。(?)
9 在雷電防護裝置檢測中弄虛作假的可以處5 萬元以下的罰款。(?)
10 出具檢測報告的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機構,應當對隱蔽工程進行逐項檢測,并對檢測結果負責。(?)
11 油庫、氣庫、彈藥庫、化學品倉庫和煙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設工程和場所,其雷電防護裝置的
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由省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
12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項目通過省級氣象主管機構組織的質量考核合格率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是作為申請
防雷裝置檢測甲級資質的條件之一。(?)
13 轉包或者違法分包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項目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限期改正。(?)
14 穿鋼管埋地敷設的信號線路,其鋼管應兩端接地。(?)
15 在電源引入的總配電箱處應裝設I 級試驗的電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的電壓保護水平值應小于或等于
1.5kV。(?)
16 高度高于60m 的按二類防雷設防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過60m 的部位應防側擊。(?)
17 某敷設接地體處的土壤電阻率為25Ω?m,實際敷設的接地體的長度為15m,則該接地體的長度在有效
長度內。(?)
18 電子信息系統防雷裝置攔截效率0.90<E≤0.98 時,則該電子信息系統的雷電防護等級定為C 級。(?)
19 接地裝置宜采用熱鍍鋅鋼質材料。(?)
20 接地裝置應在不同位置至少引出一根連接導體與室內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相連接。(?)
21 電壓開關型浪涌保護器通常采用壓敏電阻和抑制二極管作為這類浪涌保護器的非線性裝置器件。(?)
22 某二類防雷設防的建筑物,距建筑物50m 處發生自云對地閃擊,則該大樓附近的磁場強度為636.94A
/m。(?)
23 有一棟高15 層的三類防雷建筑物,該大樓設有20 根引下線,直擊雷擊中該大樓(注:首次正極性雷
擊),則該大樓第4 層單根引下線的雷電流強度為5kA。(?)
24 垂直接地干線宜采用多股銅芯導線或銅帶,其最小截面積應為16 mm2。(?)
25 220V/380V 三相配電系統電源進線端設備的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 為2.5kV。(?)
26 信息系統雷電防護等級為D 級的總配電開關處選用II 類試驗(波形8/20μs)的限壓型浪涌保護器,
其標稱放電電流應不小于50kA。(?)
27 人工接地體可分為人工垂直接地體和人工水平接地體。(?)
28 有女兒墻的建筑物都可以利用女兒墻內鋼筋做為暗敷接閃器。(?)
29 天氣雷達站接地裝置的沖擊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0Ω。(?)
30 接地裝置的電阻值測量常用三級法和接地電阻表法,其測得的值為工頻接地電阻值。(?)
31 三級醫院電子醫療設備的電子信息系統雷電防護等級可定為B 級。(?)
32 屬于D 級雷電防護的信息系統可不采取等電位連接保護措施。(?)
33 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必須按接入設備中要求的平均值確定。(?)
34 接閃帶、鐵塔、防雷引下線可直接引入機房設備接地線。(?)
35 電子信息系統涉及多個相鄰建筑物時,宜采用兩根水平接地體將各建筑物的接地裝置相互連通。(?)
36 電子信息系統設備主機房可選擇在建筑物的任意樓層。(?)
37 電子信息系統設備主機房應配置在LPZ0 防雷區內。(?)
38 電子信息系統線路宜靠近等電位連接網絡的金屬部件敷設,不宜貼近雷電防護區的屏蔽層。(?)
39 室外進、出電子信息系統機房的電源線路可采用架空線路。(?)
40 在獨立接閃器、架空接閃帶(網)的支柱上嚴禁懸掛電話線、廣播線、電視接收天線及低壓架空線。
(?)
41 為確定各部分空間不同的雷擊電磁脈沖的嚴重程度和明確等電位連接位置,將防雷區劃分為三級。(?)
42 防雷區的劃分是以建筑物室外和室內作為劃分標準。(?)
43 接閃帶支架間距應不小于3m。(?)
44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無需設置防雷電波侵入措施。(?)
45 樓頂的金屬構件可以用作接閃器。(?)
46 建筑物的防雷區一般可劃分為LPZ0A 區、LPZ0B 區、LPZ1 區、LPZn+1 后續防雷分區等。(?)
47 可以利用安裝在接收無線電視廣播的共用天線的桿頂上的接閃器保護建筑物。(?)
48 在電源引入的總配電箱處應裝設過電壓保護器。(?)
49 易燃液體泵房布置在地面上時,該泵房可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50 所有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都應裝設獨立接閃桿、架空接閃線、接閃網作為接閃器。(?)
51 第二類防雷建筑物敷設環形人工基礎接地體時,其閉合條形基礎的周長小于40m 時,鋼材表面積總和
應不小于4.24m2。(?)
52 環形接地體埋深最好不應小于0.5m,但距墻不應小于1m。(?)
53 建筑物應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為三類。(?)
54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接閃網網格尺寸為≤10m×10m 或≤12m×8m。(?)
55 接閃網和接閃帶采用不銹鋼材質時,其圓鋼直徑不應小于8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100mm2,其厚度不
應小于4mm。(?)
56 除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外,在符合有關技術要求的情況下可將接閃器直接安裝在建筑物上。(?)
57 位于河邊的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計算公式的校正系數k,應取1.7。(?)
58 相鄰建筑物間,只要地網地中距離大于2m,不管是否有電力和通信電纜連通,其接地裝置都不必互相
連接。(?)
59 對待第二類高度低于60m 的防雷建筑物,一般不需要考慮側擊雷的防護措施。(?)
60 保護敏感設備可能需要增設電涌保護器(SPD),不應該考慮與安裝在前級的電涌保護器(SPD)的配
合問題。(?)
61 氧化鋅壓敏電阻電涌保護器屬于電壓開關型SPD。(?)
62 具有0 區或20 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63 檢測機構應至少配備1 名安全員,安全員宜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64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滾球半徑為20m,第二類防雷建筑物滾球半徑為30m,第三類防雷建筑物滾球半徑
為45m。(?)
65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引下線間距不應大于12m,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引下線間距不應大于18m,第三類防
雷建筑物引下線間距不應大于25m。(?)
66 接閃器由攔截閃擊的接閃桿、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以及金屬屋面、金屬構件等組成。(?)
67 流過電涌保護器8/20μs 電流波的峰值稱為標稱放電電流。(?)
68 回波損耗為反射系數倒數。一般以分貝(dB)表示。(?)
69 IT 系統表示電源中性點接地,負載金屬外殼用保護接零的供電方式。(?)
70 30m 以下用均壓環焊接是高層建筑防止側擊雷的一項技術措施。(?)
71 增加接地體的埋設深度并不能降低接地電阻。(?)
72 工作接地是指將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與接地極作金屬連接。(?)
73 用絕緣電阻表測量絕緣電阻時,搖60s 時的讀數與10s 時的讀數之比稱為吸收比。(?)
74 為減少接閃器或架空接閃線金屬支撐桿對雷達工作的影響,用一段高強度橡膠管代替金屬桿。(?)
75 如果把帶電的雷云當作電源,那么接閃器到大地可以看作是負載。(?)
76 檢測工作可以在雨天進行,雨天檢測數據同樣是有效公正數據。(?)
77 除設計要求外,兼做引下線的承力鋼結構構件與鋼筋的連接,應采用土建施工的綁扎法或螺絲扣的機
械連接,嚴禁熱加工連接。(?)
78 利用鋼板屋面做第二類、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接閃器時,鋼板下有易燃物品時,其厚度不小于2mm。
(?)
79 引下線明敷時可能會因接觸電壓造成人員傷亡,外露引下線在高2.7m 以下部分應穿不小于3mm 厚的
交聯聚乙烯管。(?)
80 管溝敷設的油品管道應設防靜電和防感應雷的共用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81 CNG 儲氣瓶(組)必須進行防雷接地,接地點不應少于2 處。(?)
82 380/220V 供配電系統宜采用TN-S 系統,當外供電源為380V 時,可采用TN-C-S 系統。(?)
83 檢測機構應至少配備1 名安全員,安全員宜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
84 現場檢測時一般按照先檢測內部防雷裝置,后檢測外部防雷裝置的順序進行。(?)
85 首次檢測必須按照標準的規定對現場建(構)筑物進行雷電防護等級的分類以及防雷區的劃分。(?)
86 電子信息系統的檢測主要是對照GB 50343 的規定,檢測設備及金屬物的接地情況,合理布線系統的
檢測不在防雷檢測范圍內。(?)
87 進入配電間、電子信息系統機房等特殊場所檢測時,現場檢測人員不應少于兩人。(?)
88 確定檢測線的布放應充分考慮風向、風速等因素對放線路徑的影響。(?)
89 檢測數據應記在專用的原始記錄表中,原始記錄應有檢測人員和復核人員的簽字。(?)
90 檢測單位應將檢測報告連同原始記錄一并存檔,新改擴建項目的跟蹤檢測資料應保存五年以上。(?)
91 接閃器與引下線的電氣連接及法蘭跨接的過渡電阻可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測量。(?)
92 設有斷接卡的引下線,應每年至少把斷接卡斷開測試其接地電阻一次。(?)
93 各級SPD 的檢查包括安裝位置、安裝數量、型號、主要性能參數和安裝工藝各項內容。(?)
94 開關型SPD 的絕緣電阻不應小于50MΩ。(?)
95 專設的放閃電靜電感應裝置的接地體,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0Ω。(?)
96 每次檢測都宜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臺儀器,采用同一種方法測量。(?)
97 大、中型通信局(站)低壓配電系統的供電方式應采用TN-S 或TN-C-S 型式。(?)
98 檢測歸檔文件收集應與檢測工作同步進行,若現場環境不允許,可事后及時補編。(?)
99 檢測文件可采用紙質文件歸檔,也可采用電子文件歸檔的形式。(?)
100 檢測文件宜在檢測工作全部完成后一個月內歸檔。(?)
101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的評審內容不包括被其分包出去的任何工作。(?)
102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應以文件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等方式確保檢測人員只在本單位從事檢測工作。
(?)
103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應向當地氣象主管部門報送上年度的年度報告。(?)
104 8/20μs 規定的波頭時間T1 為8μs、半值時間T2 為20μs 的沖擊電流。(?)
105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層處,金屬裝置應與防雷裝置做防雷等電位連接。(?)
106 雷擊電磁脈沖包含閃電電涌和輻射電磁場。(?)
107 斷路器應安裝在SPD 外部的后端。(?)
108 電阻元件作為退耦元件,多用于信息線路中多級SPD 之間的能量配合。(?)
109 電氣系統中采用Ⅱ級試驗和Ⅲ級試驗的SPD 均需用組合波做試驗。(?)
110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分為首次檢測和定期檢測。(?)
111 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專設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于12m。(?)
112 電子信息系統機房宜將交流工作接地、交流保護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共用一組接地裝置,
其接地電阻按其中最大值確定。(?)
113 檢測時應使用最小電流為0.2A 的毫歐表對兩相鄰接地裝置的電氣貫通情況進行測量。(?)
114 UPS 前端宜安裝第三級SPD。(?)
115 連接導體的中性線應采用淺藍色的色標線。(?)
116 泄漏電流的測試適用于所有無其他串并聯元件的限壓型SPD。(?)
117 土壤電阻率隨深度變化較橫向變化要小很多。(?)
118 單根導體接閃器按兩根引下線考慮時,當各引下線設獨自的接地體且各獨自接地體的沖擊接地電阻與
鄰近的差別大于2 倍時,分流系數應為1。(?)
119 高度為50 m 的煙囪,可只設一根引下線。(?)
120 采用M 型等電位連接的信息系統,各金屬組件不應與接地系統各組件絕緣。(?)
121 電子信息系統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應根據線路的工作頻率等選擇分布電容大的浪涌保護器。(?)
122 引下線3m 范圍內地表層的電阻率為30kΩ·m 的條件,符合國標中防接觸電壓的規定。(?)
123 電子信息設備機房的等電位連接網絡可直接利用機房內墻結構柱主鋼筋引出的預留接地端子接地。
(?)
124 機房設備接地線不應從接閃帶、鐵塔、防雷引下線直接引入。(?)
125 日常維護應在每次雷擊之前進行。在雷電活動強烈的地區,對防雷裝置應隨時進行目測檢查。(?)
126 泄漏電流測試如生產廠未聲稱泄漏電流Iic 時,實測值應不大于10μA。(?)
127 GB 50057-2010 僅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建(構)筑物的防雷設計。(?)
128 各類防雷建筑物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連接導體,材料為銅材時,最小截面應為16mm2。(?)
129 在需要保護的空間,采用屏蔽電纜時可以只在一端,并宜在防雷區交界處做等電位連接。(?)
130 專設的防閃電靜電感應裝置的接地體,其工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
131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進行審查、驗收,可以收取工本費用。(?)
132 某卷煙廠露天儲存煙葉堆場,采取獨立接閃桿保護時,滾球半徑按60m 計算。(?)
133 電涌保護器的電壓保護水平值等于所測量的限制電壓值。(?)
134 中型計算中心、銀行支行、雷達站的電子信息系統的雷電防護等級為B 級。(?)
135 電源SPD 能量配合的目的是利用SPD 的泄流和限壓作用,把出現在配電線路上的雷電、操作等浪涌電
流安全地引導入地,使電子信息系統獲得保護。(?)
136 對于敏感電子信息系統的每棟建筑物,因TN-C 系統在全系統內N 線和PE 線是合一的,存在不安全因
素,一般不宜采用。(?)
137 接地體和接地線的總合,稱為接地裝置。(?)
138 電磁屏蔽室與建筑物內墻應嚴絲合縫,不留空隙。(?)
139 大空間屏蔽工程進行室內裝修時,應使屏蔽網格埋在混凝土或裝修材料中。(?)
140 低壓配電線路(單相或三相)的單芯線纜可以單獨穿于金屬管內。(?)
141 開關型SPD 的放電電壓是指SPD 的間隙電極在擊穿放電后的電壓。(?)
142 安裝SPD 和過電流保護裝置,若優先保證保護連續性,過電流保護裝置應安裝在SPD 前端的連線上。
(?)
143 當全線采用電纜有困難時,應采用鋼筋混凝土桿和鐵橫擔的架空線,并應使用一段金屬鎧裝電纜或護
套電纜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架空線與建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10m。(?)
14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于1999 年10 月31 日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
通過,自2000 年1 月1 日起施行。(?)
145 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筑物、場所和設施的雷電防護裝置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
同時投入使用。(?)
146 雷電防護裝置實行竣工驗收制度,檢測報告是作為竣工驗收的技術依據。(?)
147 測量接地電阻時,輔助接地極的電阻過大時,可使用降阻劑以降低接觸電阻。(?)
148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等級分為甲、乙兩級,其中甲級資質的管理和認定工作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
負責。(?)
149 被許可單位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質的,有關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給予警告,撤銷其資
質證;被許可單位在兩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認定。(?)
150 在雷電防護裝置檢測中弄虛作假的可以處5 萬元以下的罰款。(?)
151 投入使用后建筑物防雷裝置的第一次檢測應按設計文件要求進行檢測。(?)
152 如果SPD 前端的過電流保護器的額定值大于或等于主電路中的過電流保護器額定值時,則可省去SPD
前端的過電流保護器。(?)
153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實行年度檢查制度。(?)
154 申請單位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資質認定的,有關氣象主管機構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
可,并給予警告。申請單位在兩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認定。(?)
155 取得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的單位合并的,合并后存續或者新設立的單位應承繼合并前各方中最低等
級的資質。(?)
156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證》分正本和副本,由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印制。(?)
157 《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相應的機制,加強對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考
核,保障生產安全。(?)
158 僅具有通信專業的中級或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不可作為技術人員從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工作。
(?)
159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項目通過省級氣象主管機構組織的質量考核合格率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是作為申請
雷電防護裝置檢測甲級資質的條件之一。(?)
160 取得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的單位分立的,分立后資質等級根據原資質等級開展檢測活動。(?)
161 獨立接閃桿、架空接閃線或架空接閃網應設獨立的接地裝置,每一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3
0Ω 。(?)
162 在電源引入的總配電箱處應裝設Ⅰ級試驗的電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的電壓保護水平值應小于或等于
1.5kV。(?)
163 高度高于60m 的按二類防雷設防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超過60m 的部位應防側擊。(?)
164 糧、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場,N≥0.05 時其獨立接閃桿和架空接閃線保護范圍的滾球半徑可
取100m。(?)
165 用網狀接地裝置對地面做均衡電位處理是防接觸電壓的措施之一。(?)
166 所有類別的防雷建筑物,均宜利用其金屬屋面作為接閃器。(?)
167 當架空線轉換成一段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直接埋地(埋電纜處的土壤電阻率為36Ω ?m)
引入時,其埋地長度必須不小于6m。(?)
168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利用基礎內鋼筋網作為接地體時,每根引下線所連接的鋼筋表面積總和應不小于1.
89kc2。(?)
169 0.05 次/a≤預計雷擊次數)≤0.25 次/a 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
物。(?)
170 各類防雷建筑物應設防直擊雷的外部雷電防護裝置,并應采取防閃電電涌侵入的措施。(?)
171 獨立接閃桿和架空接閃線或網的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保護建筑物及與其有聯系的管道、電纜等金屬
物之間的間隔距離不得小于5m。(?)
172 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發生首次正極性雷擊的雷電流幅值為200kA。(?)
173 通常情況下,防雷區的數越高電磁場強度越小。(?)
174 電涌保護器的正常使用海拔不應超過2000m。(?)
175 經計算后,建(構)筑物符合確定的防雷等級要求,其建(構)筑物在接閃器的保護范圍以內, 該
建(構)筑物不會遭受直擊雷襲擊。(?)
176 等電位連接網絡的主要任務是減少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內所有設備間危險的電位差并減小建筑物內部
的磁場強度。(?)
177 雙支等高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在接閃器高度h>hr 時的情況下,當兩支接閃器的距離D≥2r0 時,應
各按單支接閃器的方法確定。(?)
178 側擊雷實質上是直擊雷的一種。(?)
179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內的設備、管道、構架、均壓環、欄桿等主要金屬物均應就近連接至防閃電感應的
接地裝置上。(?)
180 平行敷設的管道、構架、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其凈距小于100mm 時,應采用金屬線跨接,跨接
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0mm;其交叉凈距小于100mm 時,其交叉處可不進行跨接。(?)
181 當長金屬的彎頭、閥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大于0.03Ω 時,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接。對有
不小于4 根螺栓連接的法蘭盤,在非腐蝕環境下,可不跨接。(?)
182 露天儲存煙葉堆場,采取獨立接閃器保護時,滾球半徑按60m 計算。(?)
183 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之間采用螺栓連接,其連接導線截面積應采用不小于50mm2 的多股銅芯導線,穿
管敷設。(?)
184 因信息系統的室外光纜為非金屬通訊線纜,所以光纜不需采取防雷措施。(?)
185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周長不超過25m,且高度不超過40m,可只設一根引下線。(?)
186 建筑物的消防梯、鋼柱等金屬構件不宜作為引下線,但其各部件之間均應連成電氣通路。(?)
187 信息設備及網絡系統遭雷擊的原因主要是直擊雷。(?)
188 雷雨天氣先聽到雷聲,后看到閃電。(?)
189 樓頂的金屬構件可以用作接閃器。(?)
190 接閃器越高,其保護范圍越大。(?)
191 為減少在需要防雷的空間內發生火災、爆炸、生命危險,等電位是一項很重要的措施。(?)
192 接地也是一種等電位連接,它是以大地電位為參考零電位的等電位連接。(?)
193 可以利用安裝在接收無線電視廣播的共用天線的桿頂上的接閃器護建筑物。(?)
194 位于接閃器保護的大樓內部的人和設備不會遭受雷擊。(?)
195 各類防雷建筑物應采取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
196 雷電是雷雨云內的放電現象。(?)
197 防雷技術措施設計只考慮接地電阻以及浪涌保護器通流量。(?)
198 電源線路電涌保護器的通流容量越大越好。(?)
199 進入建筑物的外來導電物應在LPZ0 與LPZ1 區的界面處做等電位連接。(?)
200 當樹木高于第一類防雷建筑物時且不在接閃器的保護范圍之內時,樹木與建筑物之間的安全距離不應
小于3m。(?)
201 專設引下線應沿建筑物外墻明敷,并經最短路徑接地;建筑藝術要求較高者可暗敷,但其圓鋼直徑不
應小于12mm。(?)
202 接地線應與水平接地體的截面相同。(?)
203 獨立接閃桿的接地裝置與接地網的地中距離不小于3m。(?)
204 信息系統的保護接地裝置不能與防直擊雷用的接地裝置共用。(?)
205 選取信號線路電涌保護器時,只考慮接口類型。(?)
206 一般情況下,同一接地系統的沖擊電阻小于工頻接地電阻。(?)
207 閃電中出現了三種雷擊,分別為短時首次雷擊、首次以后的雷擊(后續雷擊)和長時間雷擊。(?)
208 一般情況下,接閃器材料優先采用圓鋼和扁鋼。(?)
209 當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時,其防雷應按一類保護措施設計。(?)
210 當土壤電阻率ρ 小于或者等于3000Ω 時,獨立接閃桿的接地電阻值可不計。(?)
211 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封閉氣罐,當其壁厚為3mm 時,可不裝設接閃器,但應接地,且接地點不應少
于兩處。(?)
212 防直擊雷的專設引下線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沿不宜小于3m。(?)
213 增加電涌保護器連接導線的長度,會提高電涌保護器(SPD)的過電壓保護效果。(?)
214 保護模式是指SPD 保護元件在相對相、相對中線、相對地、中線對地及其組合的連接方式。(?)
215 雷電防護裝置是由外部雷電防護裝置和內部雷電防護裝置組成,用于減少閃擊擊于建(構)筑物上或
建(構)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質性損害和人身傷亡。(?)
216 所有電梯軌道、金屬地板等大尺寸的內部導電物,應用最短的導線將其與等電位連接帶連接。(?)
217 夏季是雷電的多發季節,低緯度雷電密度多于高緯度地區,陸地多于海洋。(?)
218 利用建筑物的基礎作為接地裝置時,其單根材料的規格可以小于引下線規格。(?)
219 劃分雷擊電磁環境的區,一個防雷區的區界面一定要有實物界面,例如一定要有墻壁、地板或天花板
作為區界面。(?)
220 電氣系統中采用Ⅱ級試驗的電涌保護器要用標稱放電電流In、1.2/50μs 沖擊電壓和8/20μs 電流波
最大放電電流Imax 做試驗。(?)
221 通常,對于一個相對延伸較大的開環信息系統,宜采用S 型結構。(?)
222 接地裝置的焊接應該采用搭接的方法。(?)
223 回波損耗為反射系數倒數。一般以分貝(dB)表示。(?)
224 裝有同樣接閃器的同一座建筑物,使用不同半徑的滾球,其保護范圍是一致的。(?)
225 爆炸危險環境,當采取電氣連接、等電位連接和跨接連接時,其過渡電阻值不應大于0.03Ω 。(?)
226 信號線路與引下線之間的交叉凈距應大于300mm。(?)
227 首次測量壓敏電阻U1mA 時,直流SPD 的壓敏電阻U1mA 值與Uc 的比值不小于1.5。(?)
228 直徑≥2.5m 及容積≥50m3的裝置其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接地點應沿設備外圍均勻布置,其間距不
應大于30m。(?)
229 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應劃分為0 區爆炸性氣體場所。(?)
230 三級法測量接地電阻時,當被測接地裝置的面積較大而土壤電阻率不均勻時,宜將電流極和電壓級離
被測接地裝置的距離同時增大。(?)
231 選用能夠改變測試頻率、具有選頻放大器的接地電阻測試儀檢測,可作為解決讀數不穩定的措施之一。
(?)
232 專設的放閃電靜電感應裝置的接地體,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0Ω 。(?)
233 接閃器的實際高度越高,接閃器的有效接收高度就越高。(?)
234 為了實現有效的限壓效果可能將SPD 安裝在靠近設備處。(?)
235 防御雷擊電磁脈沖的措施中,屏蔽技術是首選措施。(?)
236 當利用自然、人工兩種接地體時,自然接地體與人工接地體的測量點可以合并設置。(?)
237 信息系統的等電位連接網采用S 型還是M 型只需要考慮設備多少和機房面積大小。(?)
238 裸鋁線可用作接地體或接地線。(?)
239 對于平屋面坡度不大于1/10 的屋面,其屋脊也應是易受雷擊的部位。(?)
240 雷電感應包括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
241 一般當模擬電路的頻率不大于300kHz 時可采用M 型等電位連接網絡。(?)
242 當采用S 型等電位連接時,電子系統的所有金屬組件應與接地系統的各組件絕緣。(?)
243 Ⅰ級試驗的SPD 安裝在總電源進線處,如變壓器低壓側或總配電柜內。(?)
244 當采用接閃器保護建筑物、封閉氣罐時,其外表面外的2 區爆炸危險場所可不在滾球法確定的保護
范圍內。(?)
245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層處,金屬裝置應與雷電防護裝置做防雷等電位連接。(?)
246 接地電阻值是衡量接地裝置好壞的唯一標準。(?)
247 接地裝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連接宜采用放熱焊接。(?)
248 當電子系統為100MHz 的數字電路時,應采用S 型等電位連接。(?)
249 對不少于5 根螺栓連接的法蘭盤,在非腐蝕環境下可不跨接。(?)
250 浮頂罐的浮船、罐壁和活動走梯等活動的金屬構件與罐壁之間的電氣連接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
m2的銅芯軟絞線。(?)
251 當采用接閃網時,根據接閃網的保護原則,被保護物應處于該網之內,并不高出接閃網。(?)
252 周長不超過25 米,且高度不超過40 米的第三類防雷建筑物可只設一根引下線。(?)
253 接閃桿的接閃端宜做成半球狀,其最小彎曲半徑宜為4.8mm,最大宜為15mm。(?)
254 當建筑物及入戶設施年預計雷擊次數N≤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設備可接受的年平均最大雷擊次數Nc
時,可不安裝雷電防護裝置。(?)
255 電子信息系統雷電防護裝置攔截效率0.90<E≤0.98 時,則該電子信息系統的雷電防護等級定為C
級。(?)
256 防雷接地與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共用一組接地裝置時,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
值必須按接入設備中要求的最小值確定。(?)
257 等電位連接導線應使用具有黃綠相間色標的銅質絕緣導線。(?)
258 電壓開關型浪涌保護器至限壓型浪涌保護器之間的線路長度不應小于5m,否則在兩級浪涌保護器之
間應加裝退耦裝置。(?)
259 接閃帶在轉角處應按建筑造型彎曲其夾角應大于90°。(?)
260 檢測每根專設引下線與接閃器的電氣連接性能,其過渡電阻不應大于0.2Ω 。(?)
261 接地裝置的電阻值測量常用三極法和接地電阻測試儀法,其測得的值為工頻接地電阻值。(?)
262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的防雷應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
263 定期檢測原始記錄表(包括測點平面示意圖)及檢測報告應作為用戶檔案保存五年以上。(?)
264 電涌保護器是用于限制瞬時過電壓和泄放浪涌電流的電器,它至少包含一個非線性的元件。(?)
265 信息系統的金屬部件如箱體、外殼、機架等與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統的等電位連接網絡有S 型(星
型)、M 型(網格型)或它們的組合。(?)
266 投入使用后的雷電防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一般雷電防護裝置和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場所的雷電
防護裝置應當每年檢測一次。(?)
267 高層建筑物以過渡電阻方式檢測時,首先應把第一基準點與大地電阻做測試,確認其符合接地要求后
再作為第一基準點使用。(?)
268 加油加氣站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電氣設備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及信息系統的接地當采用共用接
地裝置時,其接地電阻應≤4Ω 。(?)
269 毫歐表對兩相鄰接地裝置的電氣貫通情況進行測量時,若測得阻值為1Ω ,則判定各自為獨立接地。
(?)
270 等電位連接的過渡電阻的測試采用空載電壓4V~24V、最小電流為0.2A 的測試儀器進行測量。(?)
271 低壓配電系統中,用N-PE 環路電阻測試儀可確定線路為何種接地型式。(?)
272 殘壓是放電電流流過浪涌保護器時,在其端子間的電壓峰值。(?)
273 當建筑物自然金屬部件構成的大空間屏蔽不能滿足機房內電子信息系統電磁環境要求時,應增加機房
屏蔽措施。(?)
274 雷電防護裝置的維護應分為定期維護和日常維護。(?)
275 相鄰建筑物的電子信息系統之間采用電纜互聯時,屏蔽電纜屏蔽層兩端或金屬管道兩端應分別連接到
獨立建筑物各自的等電位連接帶上。(?)
276 SPD 絕緣電阻測試用不小于500V 絕緣電阻測試儀正負極性各測試一次,測量指針應穩定之后或施加電
壓1.5min 后讀取。合格判定標準為不小于50MΩ 。(?)
277 在電子設備機房配電箱等后續防護區交界處,應設置Ⅰ類實驗的浪涌保護器作為后級保護。(?)
278 合理布線(線纜敷設)的目的是減少感應環路面積。(?)
279 儲存易燃油品的地上固定頂油罐以通氣口為中心、半徑為1.5m 的球形空間屬于1 區。(?)
280 信息系統雷電防護等級為D 級的總配電開關處選用Ⅱ類試驗(波形8/20μs)的限壓型浪涌保護器,
其標稱放電電流應不小于50kA。(?)
281 某電子信息系統設備可接受的年平均最大雷擊次數Nc 為0.097 次/a,建筑物及入戶設施年預計雷擊
次數N 為0.34 次/a,則該電子信息系統雷電防護等級按雷電防護裝置攔截效率確定為C 級。(?)
282 鋼或銅厚度為0.4mm 的板材可用作雷擊電磁脈沖的屏蔽材料。(?)
283 SPD 如有通過聲、光報警或遙信功能的狀態指示器,應檢查SPD 的運行狀態和指示器的功能。(?)
284 明敷引下線與電氣和電子線路平行敷設時不宜小于1m。(?)
285 檢測接閃器時,需檢測其接閃器截面是否銹蝕1/3 以上。(?)
286 為接地需要而埋設的接地體為自然接地體。(?)
287 某省圖書館(0.01 次/a≤ 預計雷擊次數≤0.05 次/a)按照GB50057-2010 中的建筑物防雷分類要
求應按三類防雷建筑物設防。(?)
288 地上和管溝內敷設的油氣管道接地裝置的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 。(?)
289 人工接地體距墻或基礎不應小于0.5m。(?)
290 SPD 的電壓保護水平Up 值大于被保護設備的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
291 引下線與易燃材料的墻壁或墻體保溫層間距小于0.1m 時,引下線的橫截面應不小于50mm2。(?)
292 開關型SPD1 至限壓型SPD2 的線路之間必須加裝退耦。(?)
293 高層建筑物以過渡電阻方式檢測時,首先應把第一基準點與大地電阻做測試,確認其符合接地要求后
再作為第一基準點使用。(?)
294 氣體放電管比壓敏電阻的箝位特性好。(?)
295 工作接地可降低電器設備對地的絕緣水平。(?)
296 防雷裝置之所以能夠保護建筑物,是因為它能改變大氣電場阻止雷電的形成。(?)
297 由于雷電流的迅速變化在其周圍空間產生瞬變的強大電磁場,使附近導體和導線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動
勢,對設備構成極大危害。(?)
298 GB 50057-2010 是國家標準,但不是強制性國家標準。(?)
299 雷電災害被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稱為“電子化時代的一大公害”。(?)
300 信號SPD 可能會影響數字信號系統的特性阻抗參數。(?)